隨著互聯網深入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涉網糾紛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利用網絡便捷、互聯的優勢解決涉網糾紛,逐漸轉變為現實。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掛牌運行。2019年9月9日下午,杭州互聯網法院。偌大的立案大廳一派靜謐,墻上的浮雕大字“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顯得莊嚴肅穆。沒有傳統法院的人頭攢動,只有一位當事人在向工作人員咨詢立案事宜。進入這里,人民網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真安靜”。
“每天來現場立案的人屈指可數。”杭州互聯網法院的工作人員介紹。事實上,現場“靜悄悄”的背后是互聯網法院“24小時不打烊”的“火熱”。起訴、立案、庭審、執行等等,這些工作全部轉移到線上進行。曾經耗資勞神的打官司,如今變得如同“網購”一般便捷。
杭州互聯網法院成立至今兩年有余。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第一家專業互聯網法院,它于2017年8月18日正式掛牌。一年后,2018年9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相繼成立。如今,三家互聯網法院運轉平穩、備受好評,在中國司法改革和網絡治理創新的光輝歷程中,寫下濃重一筆。
作為全球第77個接入國際互聯網的國家,中國的互聯網之旅起步并不早。那么,全世界第一家互聯網法院為什么會誕生在中國?
護航互聯網產業的時代使命。一分鐘內,中國的互聯網上在發生什么?接入流量46804G、6.5萬條微博被發出、39.6萬人登錄微信、62.5萬部優酷土豆視頻被觀看、1388輛出租車在滴滴上被呼叫、774個人在淘寶和天貓下單、4166667個百度搜索請求、移動支付金額3.79億元、網上商品零售1043萬元……不論是小趙的互聯網消費日常,還是這些令人驚嘆的數字,都是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印證。
“移動支付太方便、太輕松了!”在北京體驗24小時無現金生存后,CNN記者發出感慨,并將體驗視頻放上了網絡。
“移動支付”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張靚麗名片。BBC中文網在文章《中國互聯網為何能超過西方國家?》中稱:“無論是(互聯網)服務的普及程度——包括虛擬貨幣的廣泛使用——還是人們使用服務的方式,中國目前都已遠遠領先西方。”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5周年,回望來時路,不乏曲折卻始終堅定奮進,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變革與創新,逐漸開花結果。
截至2019年8月30日,中國網民已達8.54億,互聯網普惠化成果顯著;國家網信辦《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4.8%,位居全球第二位;移動支付、網約車、共享單車等互聯網經濟新業態引領世界潮流。
享受互聯網發展紅利的同時,成長中的煩惱也不斷涌現。電商迅猛發展的同時,相關糾紛也井噴式增長,僅杭州法院受理的電子商務案件,就從2013年的600件,躍升至 2016年的10000多件;直播、短視頻等傳播形式不斷出現,新型知識產權糾紛紛至沓來……海量涉網糾紛的出現,令傳統法院承受巨大壓力。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糾紛越來越多,急需在司法層面有一個專門的法院,有專業的隊伍、專業的技術手段去處理。”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王江橋指出,互聯網法院的誕生有著極強的現實需求。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杭州互聯網法院的出現,是中國司法主動適應和服務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選擇。
“互聯網法院的建設,既來自現實社會的需求,同時也意在探索解決現實社會需求。”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王四新指出,互聯網法院能夠尋求類型化問題的統一解決方式、解決程序,為網絡治理提供范例。
直播時使用了1分10秒的未授權音樂,算不算侵權?北京互聯網法院給出了肯定答案。因主播馮提莫在斗魚平臺直播節目中使用未授權歌曲,2018年12月27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公開宣判斗魚公司賠償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經濟損失2000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3200元。
這起新型網絡著作權案件引發高度關注,庭審直播在網絡中引發了1.5億話題量。“以司法為新興互聯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絕對不等同于一味縱容。對于亂象,恰恰應當及時糾偏,盡早將其引入正軌。”在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法官助理朱玥講述了審理案件感受。
自成立以來,杭州、北京、廣州三家互聯網法院遇到的棘手案件不勝枚舉:比特幣是否具有商品屬性?微信表情包是否構成版權保護?“圖解電影”是否侵權?“暗刷流量”網絡服務如何評判?網絡侵害人格權的邊界如何厘定……互聯網法院通過審定一起起典型案件,劃定了網絡參與者的行為邊界。
互聯網法院首先誕生在中國是歷史的必然,只有中國具備這樣的體制機制背景和優勢。”王江橋介紹,美國多年前就曾經研究過設立互聯網法院,但始終無法落地,杭州互聯網法院的誕生體現了中國司法堅持創新、服務人民的本色,體現了“用發展的方法解決發展中問題的遠見卓識”。
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杭州最早面對井噴式電商糾紛的挑戰。2015年,杭州部分法院開始試點電子商務網上法庭,積極應對互聯網經濟發展出現的問題。
2016年,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浙江省委副主委趙光育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關于設立中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建議》。建議提出:“應設立中國(杭州)互聯網法院,加快推動網上法庭向互聯網法院審判模式轉變。”
2016年8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首次正式提出了設立互聯網法院的設想。
2017年5月起,杭州鐵路運輸法院先行先試,集中管轄杭州地區5類典型的涉網一審民事案件,首月收案超1000件。
設立互聯網法院是我國推動完善互聯網治理的一次積極探索,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王四新分析指出,在互聯網之前,歐美國家通過判例法對世界新經濟秩序、政治秩序、法律秩序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法律原則、法律秩序,包括一些著名的法律糾紛解決機構的設立都與歐美國家有關,可以說他們在這方面起到一種引領的作用。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在5G開拓的信息化新時代,中國完全有可能走到前面,作出更大貢獻。
互聯網法院的興起,適應了數字化社會生活的需要。可以預見,未來司法大概率走向“云司法”“數字司法時代”。